欢迎浏览佛山市档案馆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佛山地情 > 多彩乡村

禅城区溶洲村

发布时间:2023-06-30 来源:佛山市地方志办 分享至

  溶洲村位于南庄镇东北部,北面与石湾隔河相望,南面隔河与贺丰、顺德乐从为邻。此地原是潭洲水道的一个“海心沙”,四周水势盛大、平稳,于是以地貌取名“溶洲”,“溶”之解“安流”之意,祝愿平安之韵。

  招氏五世祠(禅城区地方志办供图)

  招氏五世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距今136年,为清末时期岭南祠堂建筑风格,坐东南向西北,呈三间三进两井平面布局。宗祠前,一座座矗立的旗杆夹和石碑,旌表着族人曾经的功名。从族群中涌现出来的明贤英杰,乃是村中骄傲。在抗日战争时期,招氏五世祠曾作为中共溶洲党支部所在地。

  在溶洲村,最为人熟知的是“溶洲刺绣”这项市级非遗手艺。溶洲刺绣,是中国四大名绣广绣中的一种,多取材于花鸟树木山水,及神话传说神灵圣贤等,以构图饱满传神,纹理清晰艳丽,针法多样善变的鲜明艺术特色闻名遐迩。与苏绣相比,溶洲刺绣立体感更强,使用的线以绒线、金线、银线为主。一般神幡、罗伞、寿帐、戏服、裙褂等,皆是针线穿梭的天地。

  传承人招惠珠在展示刺绣(禅城区地方志办供图)

  清末,井深村出现刺绣生产,家家户户皆有人刺绣,许多女孩子从十二三岁开始就熟习刺绣,民国前期最为兴盛。20世纪80年代,精美的溶洲刺绣受到青睐,95%的绣品出口到东南亚国家或销往港澳地区。然而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创办于1959年的溶洲刺绣厂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停产关闭,祖辈积淀的工艺文化濒临危机。2011年,村民招惠珠被举荐为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刺绣(广绣)”代表性传承人。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建设热潮带动下,溶洲村紧紧把握发展机遇,以产业振兴、发展民生、人居环境提升为抓手,统一规划村内土地,升级改造工业园区,吹响高质量发展号角。同时,溶洲村着力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高标准打造宜居生态美丽乡村。如今的溶洲村,正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之路,河道水清岸绿、房舍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营造风尚美、乡风美的“淳美溶洲”。

  选自“佛山档案方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