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佛山市档案馆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佛山地情 > 佛山概况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佛山桑园围

发布时间:2021-08-31 来源:佛山市地方志办 分享至

  2020128日,佛山桑园围水利工程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成为首个以基围水利为主体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填补了广东省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空白。

  佛山桑园围北江段九江沙头段全景(梁平 摄)

  桑园围简介

  桑园围地跨佛山市南海、顺德两区,始建于北宋时期,至今有900多年历史,属河口三角洲的基围或围田灌排工程,包括堤防、灌排渠道、水闸等

  桑园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是珠三角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在灌溉、防洪排涝、水运、维系人居环境和良好生态,以及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佛山桑园围九江镇下西水乡人家(梁平摄)

  据《南海县志》记载:桑园围在北宋徽宗年间1101—1125始筑东、西堤,4年后再筑吉赞横基,分别分为沙头中塘围、龙江河澎围、桑园围、甘竹鸡分围。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九江堡人陈博民率众堵塞甘竹滩倒流港,并与西、北两江的防洪土堤连接,桑园围由此合围。至民国初期顺德县龙江段加高并联围,1924年增建歌、龙江、狮颔口三座水闸后,成为一条较完整的园围。

  佛山桑园围九江新龙龙涌窦闸(梁平摄)

  桑园围总局运作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桑园围因大水决口二十二处。顺德绅士、翰林院编修温汝适提出必须联合南海十一堡、顺德三堡共同出资修筑。在此之前,仅吉赞横基有全围通修的先例,其他基段皆由基主业户自行修筑,温汝适的建议在当时为一大创举。

  为了实施通修的工程,桑园围总局由此建立。桑园围总局局董和值事们共同承担水利事务,桑园围水利共同体逐渐形成。桑园围总局的成员由当地的士绅担任,他们不仅要负责历次通修工程的规划、统筹和管理,还必须把拟定的章程、工程的进展、经费的花销随时向地方官府报告,并于完工后实施致谢官府、刻碑、修庙等礼仪性的程序。

  位于南海区西樵镇百东行政村吉赞村的吉赞横基(西樵镇地方志办提供

  桑园围水利岁修专款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至嘉庆二十二年(1817),桑园围通修的费用主要向全围内各商家民户摊派。考虑到民力所限,嘉庆二十二年(1817),温汝适上疏两广总督请求成立筹备桑园围修筑基金嘉庆二十三年(1818,时任两广总督阮元奏准岁修专款,获得无息国库银八万两贷给商户,每年生息九千六百两,以五千两还本,四千六百两用作修堤费,债务还清后,其利息全部作修堤费用。从嘉庆二十四年(1819)起,每逢全围大修,桑园围总局对财政的预算、结算、报销形成了一定的程序。

  桑园围水利专志

  桑园围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开始有专志并形成了由桑园围总局局董于历次大修完毕之后作志的传统,至民国年间为止乾隆五十九年(1794首次修志,建构桑园围的历史,开始把南海、顺德多处堤围纳入桑园围的名义下进行叙述,各处基围的开发史就成为桑园围的修建史。

  目前流传下来的三部志书分别是:清同治九年(1870)《桑园围总志》、清光绪十五年(1895《重辑桑园围志》1932年《续桑园围志》。

  三部桑园围水利专志(佛山市地方志办提供

  桑园围申遗之路

  珠江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水利区之一、广东省作为水利大省,截至2019年底,尚无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桑园围近千年的发展历程,不仅是珠三角地区水利发展和佛山地区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中国东部经济区拓展和重心南移的历史过程的重要见证。

  佛山桑园围西江九江段全景(梁平摄)

  有鉴于此,2019年广东省水利厅和佛山市政府决定启动桑园围申报世界灌溉遗产工程工作,并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开展前期基础研究。20201月,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正式公布佛山桑园围入选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4个国内候选工程之一。同年5月,佛山市政府召开推进桑园围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工作会议,研究推进桑园围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工作。为保障申遗工作顺利推进,6月,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桑园围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推动桑园围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工作。128日,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第71届国际执行理事会线上会议公布了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佛山桑园围成功入选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为广东省第一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为加强桑园围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丰富灌溉工程遗产内涵,挖掘灌溉工程遗产综合价值,佛山市正在编制《桑园围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建立科学有效的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管理体系,促进桑园围灌溉工程遗产的科学可持续性利用,促进遗产地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佛山市地方志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