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佛山市档案馆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佛山地情 > 民俗风情

石湾龙窑营造与烧制技艺

发布时间:2021-10-27 来源:佛山市地方志办 分享至

  石湾制陶业历史悠久,明清时期达到鼎盛,107座龙窑同时生产,产品畅销海内外,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石湾之陶遍二广,旁及海外之国,谚曰石湾缸瓦胜于天下。”清光绪《南海乡土志》记载:“缸瓦窑石湾为盛,年中贸易过百万,为工业一大宗”。

  石湾龙窑历史悠久,依山坡而建,亦少有在平地垒筑高台建,取其倾斜顺应火势,宛似一条巨龙从天而降,称“龙窑”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的龙窑被拆除,只留下三座龙窑,分别为南风古灶、高灶和同庆灶。其中最古老的龙窑是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灶口朝南的“南风古灶”。2012年,石湾龙窑营造与烧制技艺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高灶(左)、南风古灶(右)(王颖尧摄)

  石湾龙窑呈流线形,两端细,中间大,下段陡,尾段缓。修砌好的龙窑,窑体不能出现折腰、隆背、涨肚等败位,内窑腔形状流畅合理,利于热气的升降和气氛的控制,有优良的装烧性能。石湾龙窑营造与烧制技艺是经过上千年的总结实践形成的一套成熟的传统技艺,主要内容分砌窑和烧窑两部分。砌窑的工序包括选址、制定方案、准备材料、施工等环节。以木柴为燃料的龙窑,在煅烧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很多,这对龙窑烧制技艺的要求很高。龙窑师傅技艺的高低决定了烧成作品的精劣、窑变效果的好坏。

  一般来说,龙窑还原焰烧制陶器工作可分为四大项:装窑、升温、烧成和燃料选用。装窑前准备足够的固桩瓦片、垫脚耐火砖和高温垫脚岗砂整理清洁窑底整理和砌筑挡火墙。产品每桩在窑内的分布,各桩产品的俯视分布是品字形分布。设置燃料竖井,是利用每桩产品之间的间隙和固桩瓦片(固桩瓦片起固定每桩产品的作用)形成竖井的效果,它的作用是烧窑时从投柴孔投进窑内的木柴在竖井内形成一个燃烧柱体,是木柴的燃烧空间(石湾称这一操作过程叫“留窟”或叫“预窟”),井必须垂直正对窑顶的投柴孔(这个投柴孔,石湾称“窟窿”),每装砌一段窑都设置平行一排五个燃料竖井竖井底部位置设一片垫底瓦片,避免燃料落到窑底。点火时间选定在中午12时至1时之间,升温是在升温炉操作,到第二天下午的59时上火,第三天早上7时开窑。常温至700℃为低温,700℃1100℃为中温,1100℃1350℃为高温(测温点在第一行投柴孔),低温需用时间6小时,中温8小时,高温2小时,共用16小时。

  龙窑烧成须由5个投放木柴的工人和一个测温师傅合作完成。5个工人分别掌握一个投柴竖井,在师傅组织指挥下,按要求将木柴投放进燃料竖井内。师傅负责计算和预测投放木柴的数量和需要的时间,并不断目测窑内火焰变化情况,从火焰颜色的变化判断窑内温度的变化(用木柴消耗量、使用时间和火焰颜色的变化,确认窑内的温度)。当温度达到要求后,师傅发出指令,结束投放木柴(石湾人称这一指令为“落火”)往下一段窑投放木柴时,师傅也会发出指令,开始投放木柴(石湾人称这一指令为“上火”)木柴的选用既可以是松柴也可以是杂柴,但必须干燥,不能潮湿经过加工(石湾人称柴仔)。总体而言,烧窑的过程要把握好三个要素:一是温度,二是窑内气氛(窑内气氛是用烟囱抽力和控制从窑头进入窑内的空气量来实现),三是火焰的平衡流向。

  梅文鼎作品《永恒的欢乐》(禅城区档案馆供图)

  南风古灶陶窑(禅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陶塑品《佛山十景》(曾洁莉摄)

  

(佛山市禅城区地方志办供稿,佛山市地方志办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