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佛山市档案馆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同行信息

直击热点 回应关切 聚焦档案 建言献策 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涉及档案工作的建议摘编(二)

发布时间:2019-03-22 来源:中国档案报 分享至

  ◆ 建档立卡既是脱贫攻坚的档案,也是查处各种问题的依据 

  据澎湃新闻 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就“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针对记者提出的如何对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重拳出击的问题,刘永富表示,建档立卡系统既是共和国脱贫攻坚的档案,也是查处各种问题的依据。他表示,贫困户的认定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符合条件的才能进行建档立卡,对致贫原因是什么、谁来帮他、采取什么措施、帮得怎么样、是不是脱贫了、脱贫了以后怎么样进行记录和跟踪,即使脱贫了也要跟踪。“如果搞弄虚作假,可以通过建档立卡系统和实地考察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如果是这么回事,就记一笔账,最后要进行处理。所以,想搞弄虚作假就要掂量掂量了。但是,弄虚作假仍然会有,我们最近发现一些村、一些户识别得不准。主要原因是有的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还以为跟原来一样,想怎么整就怎么整。现在不行了,建档立卡了!比如,到村、乡镇一级的项目资金的使用要公示和公告,要群众监督,这就是制度上的设计,建档立卡、建项目库、公示公告。即使是这样,仍然会有一些顶风作案、违法乱纪的。最后就是一招,轻微的纠正,严重违纪违规的就处理、处分。谁要想动扶贫这个奶酪,或者败坏脱贫攻坚的名声,我们要严肃处理,不能让他得好处”。

  ◆ 推行电子公证加强公证档案管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我国有3000多家公证机构、1.3万多名执业公证员,目前,公证行业仍主要采用传统的人工面对面服务的方式。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西安分所主任方燕提交了一份推行电子公证及电子公证书的建议,呼吁各级公证行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加大对电子公证改革的支持力度。电子公证借助互联网技术,使当事人可以便捷地在线办理申请,公证机构可以在线受理、在线审核并出具电子公证书,能够极大提升公证效率;电子公证书上有公证处的加密信息,一旦被修改,数字证书即遭破坏或遗失,有助于解决传统纸质公证书容易被伪造变造的问题;公证书采用电子方式保存,降低公证内容的遗失风险,有助于公证档案的保存和管理。方燕建议,尽快制定电子公证业务操作规范和技术规则,建立全国统一的公证行业电子签名,并对公证机构所出具的电子公证书进行备案及提供查询核验通道,推进统一的电子公证服务平台(如在线公证服务平台)及专项电子公证服务平台(如知识产权公证服务平台)的建设。

  ◆ 建立学习进度档案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个性化教育 

  据澎湃新闻 在全球人工智能的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最为激烈。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香港恒基兆业集团副主席李家杰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交了题为《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发言。李家杰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驱动力,但与此同时,全球就业市场也面临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冲击。以中国香港为例,根据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和牛津大学的合作研究,在香港约28%的工作处于被智能化取代的高风险区域,在未来10年到20年中,70%的机会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特别是对于现在仍在接受中小学教育的下一代而言,他们很可能从事许多现在还未出现的工作,而目前教育体系培训的许多技能未来也将不再需要。为配合国家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规划,李家杰建议,发展“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克服传统大班教学的局限,实现个性化教育,如,利用智能设备收集学生的学习进度数据,利用图像识别等技术分析学生的理解程度,从而为每个学生建立专门的学习进度档案,进而为每个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从小开始培育学生的人工智能新思维,推广全民智能教育,制定覆盖从幼儿园到高中不同程度的人工智能教学指南,配套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探索利用智能化技术推广远程教育,如,利用交互式的云平台,将较发达地区的课程同步连线到偏远地区,最大化地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 建立全民健康档案数据库保障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据央广网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聚焦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建议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全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健康数据进行分析,科学指导健康策略的制定,并积极搭建有利于促进居民健康的治未病、体检、干预、康复等管理平台和医保制度。“健康涉及方方面面,健康的教育、健康的管理、健康的环境、健康的餐饮等等。健康应该放在第一位,治疗是第二位。让人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尤其现在我们国家慢性病发病率高,花钱也最多。这些慢性病都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是可防可治的。”张伯礼说。对此,他提出,要建设全方位满足公民健康权益和国家国民健康战略利益需求的完整法律体系,明确公民的健康权益,在全社会和每个公民的思想意识中形成崇尚、维护、促进健康的意识和理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 建立信用档案信息库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据《四川日报》 四川省道教协会会长唐诚青等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实施公民个人信用档案管理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的联名提案(以下简称提案)。提案指出,公民个人信用档案信息库建设是个人诚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数据支撑作用。目前,大量涉及个人征信的数据分散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安、法院、税务等机构,处于分散甚至相互隔离的状态,应打通部门间壁垒,逐步完善个人信用数据的采集与共享交换机制,并从技术上确保个人信用档案信息库的绝对安全。唐诚青表示,无论是学术不端、弄虚作假,还是夸大宣传、山寨商品,都是不诚信的表现。这些现象在社会中时有发生,除了在道德层面呼吁,更重要的是在制度层面建设信用体系。目前,我国没有系统的关于个人征信的法律法规,且尚未制定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评价指标规则和信息分析模型,导致各地、各部门对个人信用信息使用评价标准各不相同,亟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提案建议,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各省实际,制定完善个人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数据格式、数据接口等相关技术标准,积极探索个人公共信用信息评价评估机制,实行量化打分,并加快个人信息安全立法,强化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

  ◆ 建立疫苗检测记录档案严把注射前最后一关 

  据《科技日报》 为加强疫苗管理,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教授张凤宝建议,加快疫苗接种单位硬件建设,在有条件的单位尽快设立疫苗快速检测室,对配送的疫苗进行注射前抽样检测,建立检测记录档案,并和上级疾病防控部门检测记录进行核对,严把注射前最后一关。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利用接种单位和疾病防控部门的检测档案,第一时间厘清责任,方便追查追责。同时,张凤宝提出,监管部门可参照航空用品生产标准,在疫苗生产行业实行“七专产品”模式。“七专产品”的核心是对于技术成熟度高的产品,哪怕一颗固定用的螺丝也可以溯源到生产过程的参与人。正因产品的每个生产步骤均可追溯,从而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方来英也呼吁,尽快对国产疫苗实行“一盒一码”追溯体系,精准识别每一支疫苗,万一出现安全事件可以迅速召回所有疫苗,甚至精准定位到某一个被注射者。

  ◆ 为车辆建档保护二手车消费者权益 

  据人民政协网 全国政协委员董瑞表示,与国外二手车交易的活跃频繁相比,国内的二手车市场存在一些阻碍行业发展的不当行为,如修改里程、泡水车当正常车卖、夸大宣传等。这些乱象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二手车行业信息不透明。为此,董瑞建议,把车辆相关信息整合在一起,为车辆建立完备档案,有助于有效规范二手车行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具体措施包括:相关主管部门向二手车企业开放脱敏后的信息,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汇集了车辆的大部分保险出险数据,该数据直观反映了车辆事故情况和出险情况,是二手车评估环节的重要参照;建立第三方信息查询平台,汽车4S店和维修厂掌握了比较齐全的维修保养记录,可通过第三方信息查询平台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并向二手车企业及公众开放;建立汽车产业链信息共享联盟,把主机厂商、二手车企业等汽车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组织起来建立信息共享联盟,进行信息互通。

  ◆ 建立完善的生产者档案抓好农业源头质量控制 

  据中国经济网 为保障食品安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银香伟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王银香建议,建立完善的生产者信息档案和诚信档案,在保证农产品源头质量上下功夫,促进农业健康发展。王银香认为,生态环境不好、水资源受到污染、土壤质量下降,这样的情况下谈健康或者健康产业都不现实。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化肥农药过量、土地管理粗放等问题,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的安全隐患。另外,当前食品采用终端检测的方式,容易产生检测水平与产品变化不匹配、检测项目不全面、终端监管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对此,她建议,建立综合监管机构,对农业生产的全程进行备案、监督、检查,在土地质量、生产方式、投入品、产品流通等环节做好检测、监督等工作,建立完善的生产者信息档案和诚信档案,建档对象可具体到个体农户,并进行动态监管。如,对不同地块的有机质含量、重金属残留、生物多样性等进行检测,实施分级管理;对品质一般的土地要严格监管,并且帮助生产者设计土壤的改良办法;对于品质较低的地方,如板结严重、残留较多、污染严重的地块,要限制使用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并且由政府支持设计休耕、改良等方案,对这些地块进行长期跟踪;加大执法力度,一旦发现有违规使用投入品的行为,要严厉惩处。

  ◆ 将志愿公益服务记录记入个人信用档案 

  据《羊城晚报》 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缺乏完善的保障和正向激励机制,志愿服务健康发展仍受制约。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总商会副会长吴列进建议,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将志愿公益服务记录记入信用档案。吴列进介绍说,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志愿服务条例》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大激励保障力度,但从各地反馈的信息看,激励保障机制的建立尚不健全。他建议,建立志愿服务社会信用系统评价标准,将志愿公益服务记录作为自然人诚信的加分项记录在其信用档案中,使相关自然人在落户、留学、融资借款和评选表彰等事项中获益;创新志愿服务信用修复功能,失信者可以通过长期参与志愿服务,积累一定的志愿服务信用分,修复自身失信行为记录。

  ◆ 传统村落档案管理亟待加强 

  据《农民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政协副主席、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罗霞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传统村落存在只注重申报,不注重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的问题,时间一久易造成村落档案的缺失;大量没有列入保护名录的村落,档案工作还没有引起重视。为此,罗霞建议,加强传统村落档案的科学管理,凡是与传统村落有关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片、实物、影像资料都要列入收集范围;对已经遭到破坏的古院落、古建筑、村落风貌等,积极向社会征集照片资料;加大对风俗习惯、传统手工艺人、民间传说、方言等口述档案的采集力度,对有代表性的传统农具、生活物件等,做好实物档案的保管工作。

  ◆ 建立民间艺人电子档案抢救挖掘民间文艺 

  据光明网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勇超表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民间文艺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承人年龄偏大、后继乏人、技艺失传、动力不足和法律法规、教育培训、社会参与、激励创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比较突出。他建议,成立专门机构,积极抢救和挖掘民间传统文艺,收集民间传统文艺作品,利用摄影、摄像、录音等手段,建立民间艺人电子档案;将优秀的民间艺人或传承人请进大学校园开展授课教学,在一些高等院校开设民间文艺专业,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修课程;鼓励个人和民间机构从事抢救挖掘工作,积极扶持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挖掘和发展;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可以设立“民间艺术课堂”,既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又促进民间文艺传承。

  ◆ 探索建立入网经营商户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推进智慧监管 

  据《贵州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孙诚谊围绕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撰写提案。孙诚谊指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简单的线上线下监管已不能满足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为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他建议,逐步将分散的政务、监管、监测、检测信息系统进行一体化整合,建立层级不同的数据系统,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数据融通;依托现有的智慧监管系统,增建功能板块,完善、解决系统的不适用问题;对监管难度大的小微餐饮商户开展大数据监管方面的探索,将食品的种植养殖、生产、经营、餐饮各个环节主体责任信息串联整合构成溯源网络;切实推进智慧食药监管系统数据资源共享和开放,探索建立并开放入网经营商户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进一步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畅通监督举报受理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参与智慧监管建设,形成优势互补、多元参与、开放共享的发展格局。

  ◆ 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档案促进中华文明传承 

  据中国青年网 全国政协委员王济光呼吁,要让历史名城名镇真正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要的文化资源,确保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此,王济光建议,要摸清家底、建立档案、遵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在逻辑,从维护整体风貌完整、增强地域文化特征的角度出发,构建完整的名城名镇资源体系;加强保护机构建设,完善保护措施,形成持续推进名城名镇保护的体制机制,开展名城名镇资源普查,建立名城名镇备选名录,为丰富和提升资源保护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把建筑、风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寓于名城名镇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的继承、再塑、提升之中,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全面推进名城名镇在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功能方面的适应性转变,强化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先地位;深化细化名城名镇重点区域和地段规划方案,注重保护规划创新,构建网络化、区域性的名城名镇资源保护体;继续加大国家对名城名镇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适时建立地方政府名城名镇保护专项资金等。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3月14日 总第3346期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