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佛山市档案馆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计划总结 > 重点规划

佛山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发布时间:2015-06-29 来源:市档案局 分享至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档案事业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为使档案事业更好地为我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特制定佛山市档案事业发展 “十二五”( 2011年—2015年)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社会各界利用档案需求为目的,积极推进档案事业“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全市档案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全市档案事业综合水平明显提高。佛山市被评为全省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先进单位,佛山市城建档案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城建档案馆,南海区档案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档案馆”,高明区档案馆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档案馆”,其他4家综合档案馆达到省一级以上水平。

  (二)档案资政和便民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市国家综合档案馆编印《档案资政参考》,主动为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服务。市、区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展了现行文件利用服务,建立了开放档案目录中心、现行电子文件全文信息查询中心、政务网最新文件栏目、政务文件档案利用系统、电子文件内部查询中心、电子文件档案库等档案信息平台,为公众和各级领导提供优质服务。我市已建立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服务机制,档案资源总量不断增加。

  (三)围绕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中心,档案业务得到拓展。民生档案、重点工程档案、农业农村档案、社区档案、园区档案工作及重要政务活动声像档案工作得到全面发展,为佛山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优良服务。

  (四)档案基础业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提升。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共保存档案240多万卷(册),比“十五”末增长186% ,馆藏档案结构进一步改善,专门档案大幅增加;开放档案全宗521个,主动开放档案93320卷、34809件(不含依申请公开)。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村居自治组织建立了档案室,档案基础业务的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有428个机关单位档案综合管理达到省二级以上标准,9个科技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达到省级以上水平,108个企业的档案管理达到省(部)级先进以上标准。全部镇(街道)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达省级标准。全市档案馆(室)的安全保管设施、社会服务功能设施进一步得到解决,佛山市档案馆新馆正处在建设阶段。

  (五)档案信息化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数字档案工程已经启动。市、区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立了国家档案信息目录数据库、纸质档案全文数据库、照片档案数据库、缩微档案数据库;各级档案局(馆)均建立了公众网站。

  但是,“十一五”期间全市档案事业的发展不平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档案资源分散,面向公众开放使用率偏低;二是馆藏实际总量与人员配置、财政投入脱节;三是禅城、三水档案馆库建设落后于需求,库容不足,结构布局不合理,技术配置较差,难以保证档案的安全保存和有效利用;四是综合档案馆馆藏特色档案较少,拓展公共服务职能成效未如理想;五是档案数字化工作进展未达到计划要求;六是档案专业人才缺少;七是基层档案室发展不平衡。这说明我市的档案工作还不能适应当前我市全面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智慧佛山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的档案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大局,以创新档案工作领域、提高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平为手段,全方位拓展档案部门的社会服务领域,使档案馆变成信息库、思想库,同时要加强行政管理力度,创新档案管理体制,强化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安全建设和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档案工作的综合发展能力,实现全市档案事业跨越发展,更好地为建设民富市强、幸福佛山服务。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佛山市档案事业的发展要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全市档案工作争取达到全省先进行列,在建立档案事业的“三个体系”(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和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中当好排头兵,为我市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民生建设作贡献。

  具体目标:

  1、档案行政执法能力要进一步增强,促进档案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三个体系”。

  2、市、区两级档案馆库建设要明显加快,力争建成“五位一体”(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党委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的现代化国家级档案馆,为社会各项事业提供优质服务。

  3、档案事业要始终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覆盖到全市经济及社会各主要领域,积极主动地为全市实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四化融合、智慧佛山”、文化先行等战略提供优质服务。

  4、档案管理技术水平要明显提高,在全省率先建成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馆覆盖市、区、镇(街道)、村(居委会),实现档案信息服务延伸至基层。

  5、加强档案事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档案干部队伍在质量上和数量上与档案事业发展相适应。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档案行政管理工作

  1、加大档案行政管理力度,健全档案执法责任制,提升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水平。加强对档案馆(室)建设、档案保护、档案移交进馆及鉴定开放、年度归档的执法检查。特别要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重大科研项目的验收、民生档案管理和利用、电子政务文件档案管理和移交的执法力度。市、区每年要开展1次行政执法检查,严肃查处违法档案案件。

  2、制订《佛山市档案管理规定》。

  3、制定一整套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电子载体归档、管理和执法办法。

  4、全面推进档案目标管理工作。要创造条件推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室按照国家、省的标准进行级别提升工作。全市关系民生的社保、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服务中心、环境保护、工商、税务、国土资源、卫生、交通运输、城市综合管理、公安、人口计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质量技术监督、气象等管理部门省一级以上档案室应达到80%;中小学校的省一级以上档案室应达到50%。全市事业单位省(部)级以上档案室应达到80%。镇(街道)、村、社区档案工作从资源管理和利用服务上要进一步提升。企业要按照《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要求,建立档案工作体系,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二)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国家档案馆馆舍建设。市、区档案馆要消除“危馆危库”和“馆库不达标”现象,市要完成新建馆舍的建设,并投入使用。

  2、建立和完善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设施。档案馆在设立传统纸质、缩微胶片阅览用房之外,还应配置政府信息公开文件阅览、电子档案阅览、图书资料阅览、多媒体档案查阅等场所,配置满足利用者需求的设施设备。

  3、配置先进的监控设备。市、区档案馆都要在库房安装视频监控、自动报警、自动灭火、恒温恒湿控制系统等设施设备。

  4、配置档案保管专用设施。市、区档案馆要设立用于存放胶片、照片、磁介质、光盘、磁盘以及实物等特殊载体档案的专门库房并配置相关的专用设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档案室应配备用于存放特殊载体档案的专门设备。

  (三)强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1、完善档案收集机制,促进档案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结构优化。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把反映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职能和涉及公民、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件材料纳入归档范围。各级档案馆应逐步将部分重点二级单位档案纳入接收范围。要创新档案征集渠道,加大散存于境外和民间的珍贵档案的征集力度,鼓励个人、家庭、社会组织向国家档案馆捐赠或寄存档案。各级档案馆每年应进馆档案和档案目录(含纸质和电子载体)100%接收进馆。市、区档案馆要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专门档案、民生档案进馆工作和名人档案的收集工作,市档案馆新建名人档案全宗不少于30个;各区档案馆新建名人档案全宗不少于25个。

  2、各级档案馆要积极参与重大活动档案的形成、积累和监管工作,对本地区重大活动的声像档案、公务礼品档案要及时收集和采集。市档案馆重点做好重要政务活动、重要外事活动、上级领导视察指导工作和突发事件的拍摄服务工作,把反映佛山重大活动、重要事件的声像档案收集进馆。

  3、探索档案资源整合模式,调整和规范档案馆网布局。在全市范围内建成、调整、规范以国家档案馆为主体、以专门、企业、镇(街道)档案馆和基层档案室为辅的档案网络体系。档案资源整合的模式,可以是实体整合,也可以是档案信息整合。市和区档案馆在条件成熟时,实现国家综合档案与专业档案实体的集中存储与安全保管。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室的监管,协调推进专门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各级档案馆要整合建立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国家档案资源管理体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国家档案馆主体地位和档案室的基础地位,发挥国家档案馆在服务民生方面的主导作用。

  4、强化档案开放鉴定。为配合政务公开和实现公共档案资源共享,各级档案馆每年要全部完成对馆藏30年的文书档案划控解密工作,其中对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民生方面的馆藏档案要进行提前鉴定开放。馆藏文书档案(主动)开放率达到60%。

  5、探索建立文件管理中心。市或区档案局在有条件要先试先行,创造条件整合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档案资源,探索建立文件管理中心,实现各单位向文件管理中心统一移交文件和电子文件,由文件管理中心统一归档、统一保管。

  6、推动镇级档案馆建设。为加强我市镇(街道)一级档案管理和服务能力,支持有条件的镇(街道)设立镇级档案馆。

  (四)健全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建设

  1、完善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建设,优化现行文件利用服务。市、区档案馆要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的收集和查阅办法,开展在线接收电子载体,对已收集进馆的政府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进行全文数字化,并逐步实现远程查阅服务,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有公共管理职能的机关档案室也要开展档案信息公开的利用工作。

  2、建立以不同层面利用者为对象的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市、区两级档案馆要积极推动由单一保管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创新服务方式和方法,建立档案馆的公共服务体系,塑造档案馆的亲和、开放形象。市、区档案馆应采取讲座、论坛、馆日开放等形式,开展档案文化活动。要充分利用馆藏档案资源,积极举办或参与有关部门举办的相关档案展览和陈列,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3、提高远程查阅服务能力。各级档案部门要做好馆藏民生档案专题的整理编目和开放审查工作,编制利用指南和专门档案目录,简化利用手续,通过开辟民生档案服务咨询、电话预约查档、来函来电查档等多种方式,为公众获取涉及自身权益的民生档案信息提供便利。各级档案馆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网络优势,不断扩大档案信息远程服务的范围和能力,试行“就地受理、跨馆出证”的服务方式。

  4、实施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市、区两级档案馆应定期编印《档案资政参考》材料,主动为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服务。市、区两级档案馆、室应积极寻求有关社会力量和资源,广泛开展编研合作,出精品,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深度和效率。市、区档案馆新完成编研成果每年不少于2种。

  5、继续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加强广佛肇三地和珠江三角洲档案部门合作,实现档案信息整合和利用。

  (五)增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档案实体安全管理。各级各类档案馆要完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安全应急方案,实现消防、防盗报警和库房温湿度调控自动化,提高档案保管的现代化水平,确保档案的安全;有档案复制件或数字载体的档案实体原则上应封存保管;市档案馆要选定异地备份地点,制定异地备份方案,开展档案异地备份工作,有条件的区档案馆和各级档案室也要对重要档案实行异地备份。要完善重点档案保护制度,有条件的档案馆应设立特藏室,专门保管价值高、特色强、载体特殊的珍贵档案。

  2、建立和完善档案抢救办法。市、区两级档案馆要建立档案抢救经费管理制度,争取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将国家档案馆馆藏珍贵档案的抢救列入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项目,采用修复和数字技术开展档案抢救工作,完成抢救档案任务。

  3、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市、区两级档案馆、室要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上网信息审查流程,作好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依法对档案电子数据进行管理,建立电子数据备份系统,逐步建立档案电子数据备份制度、数据迁移制度、档案信息系统的容灾系统和灾难恢复机制,确保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市档案馆和有条件的区档案馆,应逐步将电子数据转换成多种载体保存,实行异质备份。

  (六)全面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1、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到“十二五”末,市档案馆和区档案馆全面完成数字档案馆建设。市、区两级档案馆(含专业档案馆)市、区全宗单位档案电子目录(文件级)数据达到100%;镇(街道)、村、社区要达95%,市、区两级档案馆的文书档案数字化达到95%,各类声像档案的数字化达到95%,民生档案数字化达到60%。

   2、各级档案馆要建立和完善电子文件档案数据库接收和利用平台,逐步实现电子数据远程归档,并通过网络实现全市各区的有效连接,实现市、区两级档案馆的数据交换,并将服务延伸至镇(街道)、村(居委会),初步完成镇(街道)、村(居委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全国档案信息服务基层示范工程。

  3、建立档案数据网络服务体系。“十二五”末,各级档案馆的网上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互通连接,方便公众查找各类公开的档案信息资源。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务内网,构建为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建立党政机关非公开档案信息交换共享机制,促进暂不开放的档案信息资源在党政机关内部的共享使用,发挥档案信息的资政功能。

  (七)加强档案科技、教育、人才等工作

  1、提高档案工作的科技含量。借助国内外有实力的档案研发机构积极研究新时期档案管理理论和相关技术,重点研究解决档案信息化、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馆库精细管理、便民服务等难题,加大档案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力度。

  2、开展多种形式的档案人员在职教育。“十二五”末,市、区、镇(街道)、村、居档案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实行档案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常规化。

  3、继续提高档案队伍的学历层次。“十二五”末,市级档案馆本科学历的达到80%;区档案馆档案业务人员本科学历的达到70%。

  四、实施重点项目

  (一)佛山市档案馆及市辖区档案馆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完成佛山市档案中心建设工程,实现“五位一体”(即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的功能要求。顺德区档案馆新馆和三水区档案馆新馆要进入建设阶段,禅城区档案馆新馆建设纳入区的发展规划,高明区档案馆新馆要进入立项阶段。

  实施时间:2011 年—2015年。

  (二)数字档案馆建设及延伸服务基层工程

  建设内容:数字档案馆工程,即构建1个市级档案信息资源中心、5个区级档案信息资源中心,实现对市、区两级党政部门、公营机构的档案、文件的前端管理及其收集、移交、统一储存和规范管理,建立全市统一的数字档案馆集成服务平台;数字档案馆延伸服务基层工程,即在佛山市电子政务外网上,依托市、区档案信息资源中心,构建700多个镇(街道)、村(居委会)服务终端,将数字档案馆档案、文件的收集范围拓展到镇(街道),将档案、文件的查询利用服务延伸到村(居委会)。上述工程让社会公众、领导干部、各立档(成文)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等能够通过数字档案馆的查询服务更方便快捷地检索到所需要的档案文件,为全市的市直、区直单位及镇(街道)、村(居委会)提供统一标准规范、功能完善的档案信息网络服务支撑运行系统、档案管理软件系统、数字资源保存系统以及安全保障服务系统。上述工程包括数据标准规范建设、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处理、网络基础建设、数据传输建设、安全建设、数据交换和海量数据存储安全管理、数据查询利用等体系的建设,由市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实施时间:2011年—2015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

  市、区政府要将档案事业发展计划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档案事业作为公共事业的重要部分加大投入,使档案事业经费随档案总量的增长、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方式的改进不断有所增加。档案保管保护经费每年每卷要达到3元,确保档案的有效保护。人员编制配置要逐步与馆藏实际总量相适应。

  (二)推进档案管理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各级档案部门全面履行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方面职能,切实做好本地区档案事业的统筹规划、制定规章、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和信息服务等工作,探索整合档案资源和档案资源增值服务的档案管理体制和有效方法。

  (三)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各地信息化建设相关规划

  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信息化建设或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使档案信息利用和现行文件利用成为电子政务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贯彻科技强档战略,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技术水平

  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及时总结和推广新经验、新方法;充分发挥市档案学会和专家的作用,广泛开展多层次的档案学术研究活动。

  (五)加强档案人才资源建设

  进一步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为促进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展档案教育工作,鼓励在职人员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档案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优化人才结构,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档案人员,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造就一支忠于职守、专业素质高、复合型的档案专业队伍。

  (六)做好档案宣传工作,促进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

  加强与社会宣传媒体的协作,广泛宣传档案、档案馆及档案工作的功能和作用,增强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及提高档案利用的需求。